当前位置 >南京皮肤病研究所 > 高发皮肤病 > 皮炎 >
皮炎越抓越痒?试试这样缓解
来源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 有疑问点击在线咨询

  皮炎发作时,瘙痒感像无数小虫在皮肤上爬,忍不住抓挠后却越抓越痒,甚至抓出血痕、结痂,陷入越抓越痒的情况。其实,这种“越抓越痒”的体验,与皮肤屏障受损、神经末梢敏感度升高密切相关。与其硬扛,不如用科学方法“打断”瘙痒信号,给皮肤一个冷静修复的机会。

 
  冷敷是“即时止痒开关”
 
  抓挠会刺激皮肤释放更多组胺(引发瘙痒的化学物质),而低温能快速收缩血管,减少组胺释放,同时麻痹神经末梢,降低敏感度。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(或冷藏的湿毛巾),敷在瘙痒部位5-10分钟,温度以皮肤感觉清凉但不刺痛为宜。若没有冰袋,也可用金属勺子冷藏后轻压皮肤,或直接用流动的冷水冲洗(注意水温不低于15℃,避免冻伤)。
 
  保湿霜“筑起防护墙”
 
  干燥的皮肤屏障像漏风的窗户,外界刺激(如尘螨、衣物摩擦)更容易侵入,加重炎症和瘙痒。选择含神经酰胺、泛醇或天然油脂(如乳木果油)的保湿霜,每天涂抹2-3次,尤其在洗澡后3分钟内厚涂,锁住水分。若皮肤已出现破损,可先薄涂一层氧化锌软膏(药店常见),形成保护膜后再叠加保湿霜,避免直接接触刺激物。
 
  转移注意力“骗过大脑”
 
  瘙痒感本质是大脑接收到的“危险信号”,若能通过其他刺激分散注意力,大脑对瘙痒的敏感度会自然下降。瘙痒发作时,可尝试用手指轻拍瘙痒部位(力度以不疼痛为准),或用温热的手掌覆盖皮肤,通过温度和触觉刺激“覆盖”瘙痒信号。若情绪紧张,还可做深呼吸练习:吸气4秒、屏息2秒、呼气6秒,重复5次,帮助放松身心,减少因焦虑加剧的瘙痒感。
 
 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若调整护理方式后瘙痒仍频繁发作,或伴随红肿、水疱、渗液等症状,需警惕皮炎类型变化(如从干性转为湿性)。此时应避免自行用药,及时咨询就医,排查过敏原或合并感染,针对性调整护理方案,让皮肤更快恢复舒适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