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>南京皮肤病研究所 > 疑难皮肤病 > 灰指甲 >
脚趾甲修剪不当可能诱发灰指甲?
来源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 有疑问点击在线咨询

   日常生活中,修剪脚趾甲是常见的足部护理行为,但若操作不当,可能为真菌感染埋下隐患。灰指甲(医学上称为甲癣)主要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引发,表现为指甲增厚、变色、变形甚至脱落。许多人不知道的是,不当的修剪习惯可能破坏指甲的自然屏障,增加真菌入侵的风险,这一关联值得引起重视。

 
  修剪过短或边缘不平整易引发损伤
 
  指甲是保护指尖和甲床的天然屏障,过度修剪会导致甲板变薄,甚至露出下方的软组织。例如,将指甲剪成“弧形”或剪得过短,可能使两侧甲沟皮肤嵌入指甲下方,形成“嵌甲”。嵌甲处的皮肤破损会成为真菌的“入口”,尤其是当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(如穿不透气的鞋袜)时,真菌更容易在伤口处滋生并扩散至甲板。此外,用尖锐工具强行清理甲缝或撕扯倒刺,也可能造成微小伤口,为真菌感染创造条件。
 
  共用修剪工具或清洁不足增加传播风险
 
  真菌具有传染性,若家庭成员共用指甲剪、磨甲器等工具,且未定期消毒,可能将已感染的真菌传播给他人。例如,灰指甲患者的指甲碎片携带大量真菌,若健康人群使用同一工具修剪,或工具接触过感染部位后未彻底清洁,再用于修剪正常指甲时,就可能将真菌带到健康甲板上。此外,修剪后未及时清洗双脚,或长期穿同一双潮湿的鞋袜,也会让真菌在足部环境持续繁殖,加重感染风险。
 
  日常护理需兼顾“适度”与“卫生”
 
  预防灰指甲,正确的修剪方式至关重要。建议将指甲修剪成平直形状,边缘略圆润,避免过短或尖锐;修剪前用温水泡脚软化指甲,减少用力撕扯;使用个人专属的修剪工具,并定期用酒精棉片消毒;修剪后及时擦干双脚,保持鞋袜干燥通风。若已出现指甲增厚、变色或分离等症状,应避免自行处理,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真菌感染,以免延误改善。
 
 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灰指甲的预防需从细节入手,除了规范修剪习惯,还需注意足部卫生,避免长时间穿密闭鞋袜,减少在公共浴室、游泳池等场所赤脚行走。若发现指甲异常,应及时咨询医师,通过科学护理降低感染风险。